是战斗员,也是记录员。
论坛以中英双语形式向全球播出,引起全球业界关注。上海人工智能治理协同行动9条发布论坛上,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全面阐释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战略、政策,同时也介绍了中国企业的积极探索,提出了继续完善人工智能治理的建议,展示了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理念和举措。
本次论坛邀请了近20位国际嘉宾进行交流。工作组由科学家、法学家、伦理专家和企业代表组成,主要职能是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相关研究,促进国际交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就人工智能立法、伦理规范、标准评估等提出建议,推进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落到实处。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姜育刚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人工智能若干安全问题初探》的演讲,他介绍了人工智能模型的常见安全缺陷并给出了一些防御思路。据悉,这是国内首次提出系统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的行动建议方案,将为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治理工作提供参考。相关国际组织专家在论坛期间,在线参与了讨论。
一个平台,即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和交流平台,推动形成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研究和协作共同体,汲取全球多元文化智慧,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和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姜育刚介绍了技术上解决治理问题的前沿探索二是通过擷取我国光荣而艰辛的发展历程中数之不尽的人物与故事,结合取得的辉煌科技成果,鼓舞学生的奋斗精神。
通过课堂中盐溶于水般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促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动机转变,促成从学为小我到学为大我的学术志向提升,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管理教研组以包存宽教授为带头人开展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攻关。复旦大学副校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雷指出理工科专业要在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提高站位,围绕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所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教育质量,攻坚克难。嘲风咏月网
因此,物理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会后,复旦大学立即启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程,目前已构筑起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为辐射的课程体系,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
学校主页陆续推出课程思政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各院系、各学科、各科研机构在三全育人整体格局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案例,综合呈现复旦大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探索与成果。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让新技术遇见SDGs(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形成生态学思政专门课程集,丰富的课程内容深受同学好评。方向上旗帜鲜明,方法上润物无声的理工科课程思政理工科的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教育范畴,在方向上必须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方法上则要盐溶于水、润物无声。
这是物理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但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还有许多思政元素值得挖掘,促进育人成效与教学质量共同提升。团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经过多年努力,于1965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由国产材料生产的静电加速器。理工科课程思政教育在与思政元素结合时,努力做到有机结合、自然融入,与该课程的知识内容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新工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为国家先进制造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
一是通过回看科技进步史上的取之不竭的案例,传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近年来,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理工科课程思政已在学校相关专业呈现出育人合围之势,同时凝练出三个方面的课程思政核心内容。
物理学系蒋最敏教授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学物理A:力学的主讲教师。介绍基于脉冲星的角动量守恒具有极其稳定周期的特性,我国在脉冲星导航技术上做出的开创性研究,展示我国科学家不再跟随美欧的脚步,而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教育部在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相关文件中也指出,适应引领新经济的新工科要求新时代的行业从业人员有效地落实工程伦理意识、掌握工程伦理规范,并较好地维护和遵守行业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规范。蒋最敏教授在讲授变质量系统知识内容时,根据导出的公式讲解火箭运载能力,并通过介绍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历程、火箭运载能力的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累计完成39次、发射次数首次超越美国位列全球第一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在各类课程中开展学术道德教育、科技伦理、工程伦理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开展理工科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以科学态度、奋斗精神和报国志向为理工科课程思政核心内容理工科教育不只是抽象知识的工具理性,它必然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价值导向,必然以回到人本身为根本旨归。编者按:近日,教育部发布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生命科学学院赵斌教授围绕四个方面的问题:双山理论与2018诺贝尔经济学奖。
专业知识与育人元素交织交融,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相互促进,双向提升。在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中,坚持以专业教学质量为本,以课程思政为魂,提升专业课程品质,逐步探索出一套育人成效与课程质量双向提升的理工科课程思政经验方法。
在讲授角动量守恒定律时,介绍自然界中脉冲星形成过程及其形成过程中的角动量守恒。他系统地总结了失效分析工作者要具备的七个方面的专业精神和素养,头一条就是品德高于技术。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学校在开始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之初即明确了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即要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教研组立足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的研究立场,聚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瞄准中国环境治理与制度变迁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照课程大纲所有知识点,系统梳理了环境管理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讲授一般的变质量系统的运动方程拓展到多个喷口的情形,在讲授拓展后的运动方程时,介绍了我国在矢量推力发动机方面的发展,并让学生观看2018年11月6日装备矢量推力发动机的歼-10战机在珠海上空的出色表演,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了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矢量推力发动机技术的国家。以科技伦理和工程伦理教育为理工科课程思政重要环节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那是那个时代的大国重器,为国防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参数和离子束应用。当在专业课程核技术概论加速器原理讲到质子静电加速器原理时,沈皓教授总要回顾这段历史,使学生们能从身边熟悉的院士、教授身上真切感受到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感受到老核物理人艰苦奋斗的硬核力量,从而坚定核科技专业学生的学术志向,激发学习动力与报国热情。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技伦理、生命伦理等人类文明发展重大问题。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命科学学院在环境学、生态学专业课程中,讲好生态文明故事,树立新时代的环境伦理观。
杨振国通过讲授亲自参与过的材料失效分析实践案例,让同学们在学习高深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工程伦理规范教育课。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能起到拨动心弦、引起共鸣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材料失效分析工作者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责任,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工程知识,还要了解标准、规范、规程,甚至包括管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沁园。
在核科学与技术系沈皓教授精心选择了复旦人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贡献作为案例硬核教授张文宏所在的华山医院感染科在此次抗疫中,不但派出队员支援武汉,还积极科普,创作歌曲作品,编写书籍,并与出版社合作推出多种语言版本,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不但写下了凝心聚力 共克时艰的寄语,也提醒后学永远纪念前辈的贡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呼吸训练师刘凯在送病人做检查路上遇到夕阳美景,二人共赏落日余晖的瞬间也感动了亿万国人,著名诗人海岸看到后创作了诗歌《疫情下的落日》,也在留言册上重拾了这份温暖。
上海最小新冠宝宝出院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曾玫和护士长夏爱美抱着她送行,一张照片温暖了无数人。守护熊的捐赠者黄静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她的同事们参观后留言白衣执甲,凯旋而归,向身边的抗疫英雄致敬。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沁园。待到山花烂漫时——复旦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自5月27日开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多批捐赠者、在校师生及附属医院员工前来参观,被一件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所感动,也挥洒了感人的留言寄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厦门分院的援鄂医护人员在参观展览后,看到曾经伴随自己出征的姓名贴纸,陪伴在每个班次的出入证,胜利凯旋的登机牌……又回忆起了在武汉共同奋战的日子,感慨万千。水彩画家蔡亚鸣用画笔记录了这个最小病人治愈一城人心的温暖瞬间。